星空·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K SPORTS

集团新闻

星空综合体育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4-07-12     浏览次数:

  星空综合体育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是金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是其中一篇重要文章。我国绿色金融已成体系、成规模,各地方和金融主体围绕绿色低碳推动绿色金融试点,形成比较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发展绝非短期政策或收益驱动,而是需要长期可持续,注重把握绿色金融的政策与市场、风险与收益、国内和国际的关系,既要有政策、标准和规则的完善,也要有模式、服务及产品的创新,不断适应国家“双碳”目标的高标准、高要求,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宏观层面,绿色低碳对传统经济增长及贸易、投资和市场都将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中微观层面,早期的绿色低碳发展多以高碳行业转型为主,新兴的绿色低碳发展则要求具备更高效能的投融资服务,这就要求构建新的绿色投资框架,将重塑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颠覆传统的资产定价体系。如何推动绿色金融从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议题,既要以政策驱动结合市场资源配置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性,从风险和收益的综合角度思考绿色金融改革路径,也要发挥金融管理部门协同机制,引导各类金融主体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探索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从中国地方实践来看,因地制宜开展绿色低碳投融资服务创新具有探索价值。长三角地区积极探索一体化推进绿色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发布《金融助力长三角地区达成“双碳”目标合作备忘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方案》等,共同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进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打造长三角绿色金融样本。重庆市、广东省深圳市陆续推出绿色金融的具体举措。2023年1月,重庆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出,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形式或股权合作形式参与绿色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同年10月,深圳市金融管理部门印发《深圳市绿色投资评估指引》,强调要加强绿色投资前评估,包括环境影响、环境风险及环境效益,以及环境风险管控能力评价,并要求做好投资后管理。

  香港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旨在打造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中心。香港和内地从多个层面加强绿色金融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政策层面,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2021年发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要求前海“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为内地企业利用港澳市场进行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服务”。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明确提出“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推动香港成为内地及海外政府和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以及在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等。2024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旨在为业界开展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活动提供依据,为发电、交通运输、建筑、污水与废物处理四个行业提供指引,并促进绿色资金融通。

  香港和内地的绿色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合作平台建设、绿色债券发行等,而且香港和内地不少省市探索推进绿色投融资合作,市场参与度颇高。2020年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地联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推进大湾区绿色金融跨境协同合作。2022年7月,人民银行推动发布内地首个企业赴香港发行绿色债券的流程参考,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赴港发行绿色债券星空综合体育,深圳市已连续三年赴港发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债券。2022年10月,海南省政府在香港成功发行首单蓝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规模为50亿元。上海清算所与香港债务工具CMU合作先后推出“发行通”“南向通”等业务,成为境外机构投资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境内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

  虽然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但进展快、潜力大。不但绿色金融体系基本建立,绿色金融谱系日臻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主要领域已经形成相对成熟、可复制且多元化的产品星空综合体育,而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既是政策导向,也是市场和机构共识。全球气候行动加速,我国“双碳”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硕果,彰显中国绿色金融新范式。

  一是绿色金融政策同向发力,绿色金融机制形成。金融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各级部门密切协作、陆续推出多项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碳市场建设、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创新,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绿色信贷指引》(2012),设立绿色信贷统计制度(2013、2019),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标准(2018),推出碳减排绿色金融支持工具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稳妥有序探索开展包括碳基金、碳资产、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2024年3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绿色金融成体系发展,金融机构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已经初步搭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框架,涵盖绿色金融公司治理、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产品及风险管理等具体内容,将绿色金融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并设立相应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绿色金融部及配置绿色金融专项政策。中国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增速均超过30%,绿色信贷占比均超过10%,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占比均超过13%。截至2023年末,六大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已经达到了17.90万亿元,充分彰显国有商业银行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而且政策性银行也在发力绿色金融。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发布《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指引》,联合10余家金融机构发布《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倡议》。2023年国家开发银行向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领域发放中长期贷款4795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2.5万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实现风险收益均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占比最高,大中型银行是绝对的主力。因绿色信贷筛选标准较高,绿色低碳行业本身的早期前景较好,资产质量相对较高,当前绿色信贷的不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资产质量优于其他类型的对公贷款。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统计,2013年至今中国商业银行的绿色贷款不良率基本维持在0.5%以下,2020年末绿色贷款不良率仅为0.3%,远低于同期对公贷款的平均不良率,绿色贷款资产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对公贷款。以兴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收益测算,中信建投金融组估计2021年兴业银行绿色贷款收益率达4.63%,较非绿色一般对公贷款高出38个基点,风险调整后回报的绿色金融业务提升净息差2.4个基点,提升净利润1.5个百分点。归纳而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兼具政策导向和市场引领,充分实现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三大功能,风险收益更加均衡。

  绿色金融的发展虽具有比较深厚的政策基础,但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和盈利的平衡,一方面,需要思考各类金融主体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长期价值,既要考虑政策效果,也要兼顾收益。现实的情况在于星空综合体育,多数绿色信贷的大规模投放主要受到绿色金融政策激励,一旦政策效果减弱或政策有序退出,绿色信贷的存量规模增长将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关注绿色信贷的资产质量、潜在的信贷风险问题。同时,围绕绿色低碳市场、碳排放市场的建设,特别是碳排放权的市场定价、风险溢价及市场交易等基础性制度还需要加以完善;围绕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应具备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高碳行业转型稳健有序,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资产质量恶化或转型失败,这其中也需要相配套的资金。此外,气候投融资试点是新鲜事物,但需求较大,目前的试点还需要加快总结经验,将气候投融资试点转化为常态机制,促进气候金融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增量绿色产业投资。绿色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6大类,涉及面广、细分领域多,需要平衡好投资、回报及潜在风险的关系,公共部门、政策性机构及多边金融机构如何联动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实现协同也是一大关键因素。同时,现实的紧迫性在于,不少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传统行业的信贷占比仍较高,绿色金融提升空间较大,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同业竞争环境导致绿色金融发展同样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下一步既要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证对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支撑。对此,建议搭建绿色金融联席工作平台或设立常设机构,统筹金融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科技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等各类政策优势,加强指导推进绿色金融政策协调,为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为构建长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金融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