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星空
星空综合体育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习“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攻难关、解难题、防风险,经济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十大战略”深入实施,“两个确保”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工业投资增长8.9%,技改投资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粮食产量1324.9亿斤,经营主体1094万户。“三个一批”产业项目9262个、总投资6.8万亿元。济郑高铁全线贯通,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郑许市域铁路通车,安阳红旗渠机场投运,贾鲁河综合治理全面完工,引江济淮工程、小浪底南岸及北岸灌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
(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4%,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3%。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建设省实验室16家、产业研究院40家、中试基地36家、创新联合体2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1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17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9%。高校“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80个学科进入前1%,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运行。常俊标、康相涛等6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
(三)产业升级步伐加快。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增长10.9%,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6%。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94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万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85家。新增上云企业3万家、智能工厂和车间186个。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乘用车二期正式投产,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启动,龙芯中科中原总部基地建成投用。新一轮找矿行动实现重大突破。
(四)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全力应对极其罕见的“烂场雨”,打赢了“三夏”攻坚战,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最大程度保护了农民利益。实施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克服“华西秋雨”的不利影响,秋粮产量达614.8亿斤、增产19.6亿斤,实现了以秋补夏。完成国家15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15万亩油料种植、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累计超过100万亩星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新创建5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6个乡镇和60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3.1%。
(五)改革开放深化拓展。组建中国金刚石集团、河南钢铁集团、中豫航空集团等龙头企业,推进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企改革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全面开展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建成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新增175个事项免证可办,7195个事项实现“掌上办”。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落地。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万列,海铁联运集装箱发运增长78.1%。宇通客车出口突破万辆、居全国第一,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过1.1万家。新郑综保区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开封综保区封关运行。新设外资企业增长40.9%。成功举办全球豫商大会、中国侨商投资大会、第十四届投洽会等经贸活动。
(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PM2.5浓度下降5%,优良天数增加5.9天。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比优于国家目标8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入实施,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0.2万亩、湿地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1万亩。新增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2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706万千瓦、占比48.2%。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园区198个,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
(七)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9万人,高校毕业生综合就业率90.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8.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28.8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农村低保标准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5万户,279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改造老旧小区38.9万户。就医少跑腿等7项便民利民“微改革”效果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获批设立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郑州美术学院、信阳师范大学,高校总数达到168所。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开工建设乡镇寄宿制小学150所,新扩充幼儿园公办学位13.5万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达到12家,105个县域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二甲水平。召开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博热、非遗热、诗词热持续升温,洛阳文旅火爆“出圈”、跻身“顶流”。仰韶村、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012个。成功举办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三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不断深化,信访积案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年来,我们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持续纠治“”,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完成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国防动员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实现新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曲折中发展、艰难中前行,历程很不平凡,成绩殊为不易。这根本在于习掌舵领航,在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驻豫人民、武警部队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各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意愿还不够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新兴领域存在短板,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地方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交织,稳增长、保民生的压力较大。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粗放发展带来的各类隐患不容忽视,安全和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干部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现象依然存在。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做好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5.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5.5%,充分考虑了保障改善民生、引导社会预期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充分考虑了与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匹配,有利于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是积极的、有为的。但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依然低迷、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关键是要深刻把握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星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颠覆性迭代性技术催生了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新标准新规制推动了生产消费加速转型,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技术路线、组织形态。我国经济加快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正处于发展动能转换的窗口期、突破期。这些变化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办好河南自己的事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质的突破上来,放在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来,推动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加快建设“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推动中原科技城聚能增效,推进中原量子谷建设,启动省科学院北龙湖创新基地建设,加快产出和转化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引进落地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10家。推动中原医学科学城架梁立柱,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基地,谋划建设人体泛蛋白修饰组学等公共平台,吸引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药物等头部企业入驻,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工程,支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建设,开展一流种质资源库建设行动,建成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原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新引入种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构建种业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谋划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努力使“两城一谷”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
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高质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实现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支持28个重点产业链盟会长单位发起设立产学研联合基金。新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00个。依托智慧岛体系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孵化成长链条,在孵企业及团队实现倍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
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全面落实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探索重大项目专员制和科技攻关委托制。深化科技奖励改革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快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加强特聘研究员海内外选聘,大力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担任高校校长、学术副校长、科研院所负责人。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和30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培育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180人以上。构建“产学研用孵”有机贯通、开放协同的人才引育机制,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育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让广大人才安心创业、潜心创新、放心发展。
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向下梳理延伸N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7万亿元。
新型材料产业集群。聚焦超硬、关键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新型电池及储能、高性能纤维、高纯石英等关键战略材料,功能性金刚石、高熵合金、智能仿生等前沿新材料,推动产品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体系安全化。加快平顶山百万吨尼龙切片、漯河金大地氟硅新材料、商丘力量钻石科技创新产业园、中铝鹤壁镁基新材料、濮阳赛能多晶硅等项目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以郑州、航空港区、开封等地为中心发展整车,洛阳、新乡、许昌、鹤壁等地重点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特色集群。推动郑州上汽新能源电池工厂、洛阳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项目尽快投产,争取宇通、比亚迪、上汽、奇瑞等企业生产投放更多畅销车型、中高端车型。争取更多拥有先进核心智能技术的车企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焦高端屏、智能端、专用芯、传感器和新算力,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提档加速,加快实施航空港区新型显示基地、紫光智慧终端产业园、合晶大尺寸硅片二期、超聚变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等项目,吸引芯片、存储、基础软件上下游企业集聚成群。
先进装备产业集群。聚焦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机器人和数控机床,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部件产品向高品质高性能跃升、单机产品向系列化成套化发展、成套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迈进。加快洛阳航空装备智创产业园、许昌智能电梯产业链研发基地、新乡低碳智能装备产业园、鹤壁卫星互联智造基地、南阳中欧产业园、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开展原创性探索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加快新一代智能仪表研发与产业化。争创新型电力装备、先进农机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建设。
现代医药产业集群。聚焦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医用卫材,加强关键原辅料、高端创新药等研发攻关。支持郑州、新乡、洛阳等地布局生物药,驻马店、商丘、周口、开封、平顶山等地发展化学药,南阳、信阳、济源等地建设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推进华兰生物医药研发及智能化生产基地、国药生命科学谷、驻马店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超级工厂”等项目建设。
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聚焦休闲食品、冷链食品、预制菜、酒饮品,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实施牧原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双汇第三工业园、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支持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企业创新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现代轻纺产业集群。聚焦服装、家纺、智能家电、定制家居,推动产业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信阳阳光纺织服装产业园、新乡化纤生物质纤维产业化、郑州奥克斯智能空调等项目建设。
拓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氢能储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积极开辟新赛道,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开发区突出主业特色发展,培育20个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安图生物等优势产业链链主企业完成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支持平煤神马等有条件的企业进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到2025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万家、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转型。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放心消费行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增加公共服务支出,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改善性消费、升级性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支持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多样化发展。积极培育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美豫名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地标商圈、特色街区、流量首店,建设品牌消费集聚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加快文旅文创融合,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打造成为高识别度、高传播度、高美誉度的国际知名文旅品牌,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10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深入推动甲骨文保护整理、文创开发,将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推动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和双槐树、北宋东京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统筹推进世界级大遗址保护走廊和国家级博物馆群建设,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推进文旅资源整合,围绕黄帝故里、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中华文化IP,建设10条具有国际范、中国味、中原韵的精品线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物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打造寻迹洛神赋、问道函谷关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展示项目,提升文旅产业的时尚度、吸引力。
加快传统消费转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支持老字号企业拓展市场,培育餐饮消费品牌。支持胖东来等流量商超发展。推动平台经济发展,以数字化驱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升商贸、教育、医疗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推广普及,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和不同业态消费协同发展。
促进投资提速增效。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加快京港澳、连霍等骨干通道智慧化改造,争创国家智慧高速试点。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平漯周高铁和郑州南站,开工建设焦济洛平高铁、南信合高铁、京港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建成菏泽至兰考高铁。开工建设商丘机场和南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周口、鲁山、潢川等支线机场项目。开工建设周口港小集作业区、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力争到2025年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1亿吨。加快许昌能信、南阳电厂二期等煤电项目建设,开工灵宝、汝阳等抽水蓄能电站,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5G基站达到21.6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0万架,新建10个左右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工程,加快袁湾、汉山等水库建设,开工建设昭平台水库扩容工程、南水北调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建出山店、前坪、故县水库灌区。推进桃花峪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50万亩。规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的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到2025年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实施现代设施蔬菜、畜牧、渔业专项方案,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400万吨、设施食用菌188万吨、设施渔业10万吨。稳定生猪、畜禽生产,建设一批植物工厂、畜禽立体养殖设施,积极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拓展农业生产新空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精准识别、应纳尽纳,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探索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等家庭经营项目。推进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益农,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精准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打造“豫农技工”特色劳务品牌,提升农民致富技能。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和美村庄、美丽村庄、洁美村庄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稳步推进污水、垃圾治理和户厕改造。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养老服务网络。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周口开展农业“三支队伍”改革试点。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
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支持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抢占人工智能、类脑和仿真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先机,做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做大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服务,做优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提升高端服务、前沿创新、国际交往等功能。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提速航空港区开发建设,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到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城市首位度大幅提高。
提升郑州都市圈协同发展力。深化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发展,建设兰考郑开同城化特别合作区。依托郑开汽车、许港精密制造、郑新高技术、郑焦智造等重点产业带,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带。加强漯河、平顶山与郑州对接联动,促进产业协作配套、链式发展。推动郑州一般性制造业、专业市场等非核心功能向周边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等共建共享。到2025年都市圈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提升中心城市区域带动力。支持洛阳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开放水平,做强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差异化发展,打造公共服务高地、要素汇聚洼地。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大力发展市域经济,提高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一批枢纽城市、创新型城市,推动更多城市跻身全国百强市。
提升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纵深推进县域经济“三项改革”,推动县城分区分类科学发展,打造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选择一批县城,开展居住小区、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吸引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镇延伸覆盖,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突出安全韧性、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对城市短板弱项进行全方位检查,做到先体检后更新。完善水电路气暖等市政设施和垃圾、污水等环保设施,更新改造老旧管网4000公里以上,完成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开展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医疗卫生等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的完整社区。抓好城市生态修复,建设一批街头公园、便民绿地、城市绿道。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摸底工作,建立保护名录,有序稳妥做好老街巷、老建筑、老厂区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协同推进城市更新、精细化管理和文化传承保护,以绣花功夫和历史耐心,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资源向主业、实业、新业集中,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激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引导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星空。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养老健康、数字经济等方面支持力度,扩大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品种工具创新,创建郑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深入推进“五水综改”。做好机构改革工作。统筹抓好财税、生态、医疗、医保、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
着力扩大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四条丝绸之路”优势。坚持客货并举,持续增加郑卢货运规模,加快建设布达佩斯等一批海外货站,加密国际航线,开工建设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积极引育大型物流集成商,支持主基地航空公司立足郑州打造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力争到2025年开通国际地区客运航线位货运枢纽机场全部通航,把郑州机场打造为国际客货运“双枢纽”。建成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具备年开行“万列千万吨”能力。加快实施关铁融合大监管区、国际仓储分拨中心等项目,拓展中欧班列线路布局,优化省内二级节点,推进境外枢纽和节点网络建设,确保开行3500列以上。加快周口、信阳中心港扩容增效,启动贾鲁河通航和郑州港项目前期工作,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积极申建空港新片区,建设首批联动创新区,高标准推进RCEP示范区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更好发挥开放平台功能和作用。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办好第十五届投洽会、第二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等活动。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完善“万人助万企”包联服务机制,推动由纾困帮扶向“三化改造”“六新突破”“双招双引”等专业化服务拓展。全面对接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大力发展国际金融、会计、法律、咨询以及国际商事调解、商事仲裁等服务业,高质高效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快信用河南建设,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实施“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推进金堤河等重点河流水质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启动建设观音寺等调蓄工程,建成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工程,力争全省供水受益人口达到3500万人。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完成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造林1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0平方公里。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确保到2025年全省PM2.5浓度低于42.5微克/立方米。深入推进市县空气质量提升进位行动,推动省辖市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整体前移,信阳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开展重点河流断面、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专项治理,深入实施城乡黑臭水体消除行动,到2025年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及县城建成区、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修复治理。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建设美丽河南。
全面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开展传统产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200个以上,基本完成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个,打造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加快公转铁、公转水,到2025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引育一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落实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碳标签认证制度,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
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稳岗扩岗政策支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以上。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5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90万人以上。筹备好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纵深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加大“双一流”建设和第二梯队创建支持力度。启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建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青少年人文关怀,呵护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入推进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提升“百县工程”。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100个左右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改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体育河南建设。
持续传承发展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实施“非遗点亮计划”。推进仰韶文化遗址、瓷窑遗址、二里头遗址申遗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30万场以上。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建成投用示范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00个,加快建设书香河南。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以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促进银发经济发展,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问题。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鼓励托幼一体化发展,新增托位数8万个、总数达38万个。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积极开展城商行风险治旧控新,支持中原银行做好改革重组后半篇文章。推动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集中力量化解高风险地区债务,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有序出清重点房企风险,兜住基层“三保”底线。我们要对各类风险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压实各方责任,抓早抓小,防止不同类别风险转化传导,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实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法定责任,紧盯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领域,精细化常态化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等领域智能化改造,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实施一批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蓄滞洪区达标建设等重大工程,推进城市排涝设施、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常态化开展综合风险评估预判,加强气象、地震、地质、洪涝等重大灾害防范,做好极端情况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我们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构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线。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平安河南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三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让网络空间健康向上、正气充盈。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抓好民兵建设和征兵工作,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扎实开展双拥共建,落实军地“双清单”制度,合力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参事、史志、文史、档案、援疆等工作。扎实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
各位代表!肩鸿任钜初心磐,功不唐捐玉汝成。我们要更加自觉坚定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悟原理、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自觉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把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更加自觉坚定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践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更加自觉坚定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的监督,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决策,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更加自觉坚定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强化马上就办的意识,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坚决纠治、官僚主义,坚决纠治“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下大力气解决基层负担重的问题,把工作做实、基础夯实、步子迈实。更加自觉坚定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进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